2021-07-13 09:28:59 | 播放:3052
人们探病时
常会说“祝你早日康复”
但当我们真正面对“康复”这件事时
却知之甚少,甚至略带误解
今天,让我们走近
南通二院,通城唯一一家三级康复医院
去了解康复治疗师陆安民的一天
//////////
南通人的一天 | 第二季NO.62
南通二院康复治疗师的一天
出于对康复治疗师的传统印象,一开始,我简单地以为,我们这期的拍摄对象是一个慢性子的佛系男子,但第一次与陆安民通话,从他的语气状态上,又能感觉出他爽朗的个性,率真的性情。
每天早上8点,陆安民会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交接班,交流讨论病人的恢复情况;强调,训练中需要注意的特别事项;亦或是,汇报仪器设备的运维情况。
交接班后,病人也陆续到达治疗大厅,开始接受康复训练。8:00,整个大厅还略显空旷,8:11,几乎每个康复器械上都有病人在接受训练。
2
每个康复治疗师,都有相对固定的病人,一个病人的治疗时间大约是40分钟,一个上午,陆安民基本上会为5个不同的病人进行治疗。
如果来了新病人,陆安民需要与康复医疗团队一起,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陆安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康复训练的工作,不仅劳动强度大,对康复治疗师的心理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厅中接受治疗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脑卒中患者。由于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这需要陆安民付出极大的耐心,去一步步引导他们,翻身,坐起,站立和行走。
患者积极康复的欲望,是他不懈奋斗的动力;“做实习生的领路人”,是他教书育人的信念。实习生带教,校外兼职教师,在康复治疗这条路上,陆安民总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多。
3
然而,康复训练这件事,并不是一个人的坚持与战斗。寻求有效的康复训练手段,借助现代科学的力量,这对于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机器人技术,也能成熟运用于康复训练中来。
这项技术使康复治疗师可以从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繁重训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保证训练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二院的这台下肢机器人,就为具有行走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步行训练的平台。
但,机器人的应用技术越成熟,对于康复治疗师专业技能的考验便更加严格。
陆安民说,平时工作忙,学习看书,复习备考的时间,基本都在下班后,超长的学习工作时间,为的只是那些患者的全然托付与信任。
陆安民踏实工作的自驱力,或许正是来源于他对患者强烈的责任感。
永远相信坚持的力量
坚持会让生活越来越好
对患者来说
陆安民和他的同事们
看似反复同样的动作
为每一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但每天一点点进步
让患者相信日积月累会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