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立秋后如何养肝?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8月7日是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沈阳市肛肠医院康复科主任陈晓彤介绍,春去秋来,凉风清瑟。所以到了立秋以后,对于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生活也要随着节气的改变做出适当的调整。


季节变化,养生随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司岁备物",意思是预防和应对节气变化引起的流行性传染病和疫病很重要。根据从立秋到白露这段时间的五运六气的特点,进行预判加以准备防护,从而调整人们的生活起居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摄图网_501346102_banner_五谷杂粮(企业商用).jpg


"秋老虎"更需防暑降温: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


长夏和秋的过度,暑湿和燥火相蒸,热而湿,热而火,雨乃时降。在这样的气候变化中,养生采取"燥以干之,暑以蒸之,湿以润之、火以温之"(《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的方法来保健。


对于暑热引起的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胃肠型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腹胀便秘,关节疼痛等疾病做好预防,首先要继续防暑降温,防止热射病的发生。秋后解暑应用白扁豆(15克)煮水,温热时口服,每日1-2次,连服3-5天(脾胃虚寒,年老体弱减量);


水果中的葡萄即养肝又解暑是很好的秋后一伏的食品。蜂蜜五味子补肾润燥,适合温燥的早秋时节食用。取50克五味子,粉碎后与等量的蜂蜜混合,放入瓷碗中蒸煮1-2个小时,每次取一小勺和温水冲服,一日2次;生姜红糖水可缓解夏季冷饮和空调的寒凉;薏米红豆有利湿调整血糖的作用。


未病早防,锻炼身体: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使肺气得以舒展。"闻鸡起舞"秋季早起适当的运动可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调理脾胃,适当进补:在立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在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注意饮食,调理脾胃很重要。"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进入秋季,人们胃口也好些,还有"抢秋膘"的习俗以增进补。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防燥养肺,适应节气:人们在夏季大热出汗以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燥乃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尤其是老年人对秋天的气候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等。要做到内心宁静不生虚火,神志安宁保心安神,心情舒畅不染邪气;切忌悲伤伤肺,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天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天,就要发生疾病,这是因为"收气"不足,则"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适合的饮食有酸角、西番莲、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秋季饮茶,药食同源:一是用菊花,枸杞子,桑叶,决明子加入清水煎煮后代茶饮用。有明目清肝,清热解郁的作用。电脑一族经常饮用,可缓解眼部的疲劳。二是柠檬1个,枸杞子5克,冰糖适量,鲜藕2片,黄梨4个,服法:煎水代茶饮,生津止渴,养阴润燥。老人阴虚津枯,口渴,咽干,唇燥等适用。


来源:指尖沈阳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