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轻人都有赖床的习惯,早上总要定好几个闹钟才起得来。大多数人这样做是在给自己心理安慰,觉得闹钟响了后再睡会儿能让自己觉得更舒服,有那种睡懒觉的感觉。其实有研究显示,闹钟响后还睡觉会让人的意识更不清醒。
01
总被惊醒,心脏受不了
经过漫长的进化,人类躯体形成了一种对短期刺激应对自如的反应机制,会出现各种激素变化,让身体为应对刺激做好准备。
比如出现闹钟“刺激”后,人体就会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以打断睡眠周期、唤醒身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又叫应激激素,它会先让肝脏释放更多的糖进入血液,同时通知其他组织释放近30种激素,促成多种反应。
瞳孔扩大、气管扩张、心跳加快……身体充分进入防御状态,待“刺激”消除后,才恢复正常。
▶心脏压力倍增
血压、心率和肾上腺素分泌会迅速上升,如果患有心血管方面的慢病,长期反复的刺激会给心血管带来压力,增加高血压和心脏病并发症风险。
声音较大的刺激性闹铃还容易使人受到惊吓,引起血管收缩,加快心跳,诱发或加重心脏病、脑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
▶破坏自己的生物钟
▶产生焦虑情绪
如果再叠加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大、不爱运动、大量摄入高热量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02
多个闹钟让人更难清醒
闹钟反复响打乱正常睡眠周期。闹钟响时人体可能处于深睡眠时期,此时大脑比较疲劳,醒来后不太清醒。闹钟响过几次后起床,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不好,而且再次入睡不一定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如此反复,人体并未完成正常的睡眠周期,完全有导致起床后不清醒的可能。
专家指出,三个“一分钟”,即人醒来后在床上躺一分钟,起床之后在床头靠一分钟,起床后双腿下垂等一分钟。
醒来之后等一分钟,这段时间可以使人体及大脑皮层逐步清醒,使人体在起床后处于觉醒状态。如果大脑皮层清醒,但人体尚未清醒,身体有可能会发软。
另外,起床后,由于人体血压尚未调节好,可能会因供血不足而晕倒,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或身体比较虚弱的人。人体的反应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人体未充分觉醒时,身体的保护性反应比较差,血供应不足,大脑可能处于短暂的缺血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未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大小便有晕倒的可能。人在睡眠时,呼吸、血压、脉搏等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体温也会比正常情况下低1~2摄氏度,人体代谢也偏低,这一分钟可以为人体逐渐恢复正常状态提供时间。
03
如何让起床更容易?
每天在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养成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内容来源:生命时报
图片来源:已获版权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