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自然醒vs被闹钟惊醒,身体状态有何不同?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不少年轻人都有赖床的习惯,早上总要定好几个闹钟才起得来。大多数人这样做是在给自己心理安慰,觉得闹钟响了后再睡会儿能让自己觉得更舒服,有那种睡懒觉的感觉。其实有研究显示,闹钟响后还睡觉会让人的意识更不清醒。

摄图网_501029768_家居卧室(企业商用).jpg


01

总被惊醒,心脏受不了

经过漫长的进化,人类躯体形成了一种对短期刺激应对自如的反应机制,会出现各种激素变化,让身体为应对刺激做好准备。

比如出现闹钟“刺激”后,人体就会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以打断睡眠周期、唤醒身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又叫应激激素,它会先让肝脏释放更多的糖进入血液,同时通知其他组织释放近30种激素,促成多种反应。

瞳孔扩大、气管扩张、心跳加快……身体充分进入防御状态,待“刺激”消除后,才恢复正常。

▶心脏压力倍增

血压、心率和肾上腺素分泌会迅速上升,如果患有心血管方面的慢病,长期反复的刺激会给心血管带来压力,增加高血压和心脏病并发症风险。

声音较大的刺激性闹铃还容易使人受到惊吓,引起血管收缩,加快心跳,诱发或加重心脏病、脑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

破坏自己的生物钟

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是8个小时左右,当然这个也要按人的年龄分睡眠时间,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睡眠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年轻人本来晚上就睡得迟,早上又起的早,睡眠时间是肯定不够的,长期这样,晚上早点睡肯定睡不着,因为生物钟被破坏了。晚上睡得晚,就是想早上多睡会,但是突然改变,是没有效果的,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产生焦虑情绪

年轻人本来就喜欢熬夜,有的为了学习、有的为了工作或者有的为了娱乐,晚上睡觉都睡得很晚,早上睡的时间又不够,只能被闹钟苦苦叫醒。因为睡眠时间不够,脑袋都是昏昏沉沉的,做事容易分心,精神不好,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再叠加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大、不爱运动、大量摄入高热量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02

多个闹钟让人更难清醒

闹钟反复响打乱正常睡眠周期。闹钟响时人体可能处于深睡眠时期,此时大脑比较疲劳,醒来后不太清醒。闹钟响过几次后起床,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不好,而且再次入睡不一定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如此反复,人体并未完成正常的睡眠周期,完全有导致起床后不清醒的可能。

专家指出,三个“一分钟”,即人醒来后在床上躺一分钟,起床之后在床头靠一分钟,起床后双腿下垂等一分钟。

醒来之后等一分钟,这段时间可以使人体及大脑皮层逐步清醒,使人体在起床后处于觉醒状态。如果大脑皮层清醒,但人体尚未清醒,身体有可能会发软。

另外,起床后,由于人体血压尚未调节好,可能会因供血不足而晕倒,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或身体比较虚弱的人。人体的反应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人体未充分觉醒时,身体的保护性反应比较差,血供应不足,大脑可能处于短暂的缺血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未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大小便有晕倒的可能。人在睡眠时,呼吸、血压、脉搏等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体温也会比正常情况下低1~2摄氏度,人体代谢也偏低,这一分钟可以为人体逐渐恢复正常状态提供时间。

03

如何让起床更容易?

专家表示,闹铃叫醒是一种被动的、强制性的干扰措施。为避免被惊醒,减少对脑部的刺激,建议选择柔和的方式替代闹钟。
轻音乐
相较于传统的闹铃声,可选择轻柔的音乐,或清脆的鸟鸣、细微的流水声等自然界声音叫自己起床。注意尽量调小音量,在晨间逐渐唤醒大脑,减小起床压力。
晨光
晚上睡觉前,可以给窗帘留一条缝隙。
天亮后阳光照射进来,光线会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器,并向大脑发送清醒信号,此时,血清素会加快身体代谢速度,逐渐唤醒身体。
灯光
在床头放一盏定时台灯,用柔和的光线间接唤醒人的视觉系统。
当然,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的前提下,最好的方式是睡到自然醒。

每天在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养成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内容来源:生命时报

图片来源:已获版权摄图网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