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通农场的老顾,今年76周岁,患有帕金森病且有脑梗史,平时行走不便,尤其是在转弯的时候,极容易摔倒。一周前,家人发现老顾摔倒在地,不能动弹,不能言语,因此他不能第一时间向家人表达伤痛。因为经常性摔倒,家人并未意识到这一次摔的很严重。第二天,家人发现老顾不见好转,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便送至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
命悬一线,多科室联动(MDT)救治
入院后,老顾第一时间做了检查,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右侧2根肋骨骨折,且造成肺挫伤,右侧胸腔积液伴肺不张,C6棘突骨折,颈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贫血,血小板减少。老顾的情况非常糟糕,命悬一线,需要立即进行多科室综合治疗(MDT)。神经内科、骨科、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科室的专家们齐聚一堂,仔细研究过老顾的情况后,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交流。最后,根据老顾的检查结果及实际病情,讨论出一个适合老顾的诊疗方案。
紧急的问题得以解决:骨科给予老顾颈部制动,颈托固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又解决了右侧胸腔积液的问题。但是难题还在后面,由于老顾颈椎损伤,导致截瘫,手脚都不能动,不能自行咳痰,很快出现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入院后的第二天,老顾的氧饱和度低于70%,病情极其凶险,随时可能痰液堵塞气管窒息死亡。与家属沟通后,老顾立即气管插管,被转入ICU使用呼吸机治疗。
“你若生死相托,我便永不言弃!”
进入ICU后的第二天,老顾的情况有所改善,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但他的肺部感染严重,痰量多且无法自主排痰,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9℃。老顾又一次面临死亡的威胁。当然,对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孟醒主任来说,也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挑战。
在老顾抢救的这些天,老顾的孩子们都生活在自责中,他们总在想如果早一些发现父亲的不对劲,或许他不用受那么多苦。所以,当孟主任和他们沟通老顾的病情,告诉他们老顾的肺部感染非常严重,随时随地可能危及到生命,他们的情绪有些崩溃,恳求孟主任无论如何一定要救救他们的父亲。孟主任没有说什么,只是点点头,心中默默的下了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

孟主任正在为老顾做床边支气管镜下吸痰
因为老顾的情况非常严重,是整个科重点关注的对象,老顾的病情牵动着科室里每个人的神经。作为老顾的主治医生,孟主任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和下班的最后一件事都是去查看老顾的情况。老顾最大的问题就是氧饱和度低,每天要吸出几百毫升黄浓痰,孟主任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能够改善老顾的病情,但效果甚微。
为了让老顾略感舒适一点,孟主任为老顾在床边做了支气管镜下吸痰。一段时间里,老顾总是依靠支气管镜下吸痰生存。一旦老顾的氧饱和度掉下来,就立马做支气管镜下吸痰,甚至是半夜,孟主任也常常被通知,匆忙赶到医院。但依靠床边支气管镜下吸痰不是长久之计,孟主任与家属沟通并征得同意后,联系了耳鼻喉科的医生,给老顾做了气管切开。
用爱护理 用心呵护生命
老顾气管切开后,因为浓痰很多,对护理的需求很大。护理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需要定时定人的对老顾进行“专项护理”。
有一次,老顾又因为痰多,护士小刘为老顾吸痰,突然间,老顾咳嗽了一下,浓黄的痰一下子从气管切开处喷了出来,痰喷到了小刘的脸上和身上。老顾的家人感到非常的不好意思,想要帮小刘处理脸上和身上的污物。但是小刘拒绝了,坚持先帮老顾处理浓痰,方便他正常呼吸。待老顾一切恢复正常后,小刘才匆匆去处理自己身上的污物。


治疗前后,老顾的肺部对比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所有的人共同努力下,老顾的病情逐渐好转了,体温正常了,痰量减少了,痰也不黄了,和他说话他都能理解了,手脚也能稍微动一动了。复查的片子好转了,大家都感到很高兴。目前,老顾已经顺利出院了。
来源:南通瑞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