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家长找到我,令其烦恼的是他认为自家孩子没有一句实话,不管问什么,孩子的第一反应都是编一个故事,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故事编得越来越圆滑。
家长气不打一处来,认为孩子道德有问题,竟然连父母都敢骗,后来每次孩子一开口,家长就会不顾一切的与其发生争执,甚至打起来。孩子见状也不甘示弱,小脸憋的通红,哪怕见到了证据也不认输,真可谓是瞪眼说瞎话,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都说孩子天真无邪,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一个习惯性撒谎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他和家长之间固定的一种互动方式,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在这个循环的起点,往往有家长的这三种心态在作祟。
现在带着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看看你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
01
父母见喜不见忧,孩子自然不敢面对
放学后询问考试成绩,汇报作业完成情况,甚至是在兴趣班里钢琴比赛的成绩,家长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使孩子在家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好像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如履薄冰,时刻小心谨慎。但当家长询问自己情况时,又必须立刻作出回应,于是说谎便形成了习惯。
就好比家里有一扇铁窗,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都要被静电亲吻一下,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伤害,但还是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于是在无意识当中便形成了一种垫着衣服去触碰的习惯。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健康的老鼠放进一个实验笼里,在如图所示的红色区域都放上电击装置,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老鼠为了逃避电击逐渐学会了沿着白色路径行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即使你把所有的电击都撤掉,你会发现老鼠依然沿白色的路径行走。
在现实版的家庭教育中,孩子们也要学会逃避惩罚,要寻找一种不让自己踩雷的方式,那就别把不优秀的一面展现给父母,这就是习惯性撒谎的原因之一,可以概括为逃避惩罚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典型的特点就是只能接受孩子好的一面,而不能接受其不如意的一面。
02
过分的溺爱,只会让孩子感觉到收获易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撒谎比例很高的孩子群体,有一类就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留守儿童,因为祖父母往往更溺爱孩子,并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有时撒一个谎就能得到更多的零花钱;说自己考了好成绩就能多吃一顿肯德基等等,其实家长大多数时候也明知孩子在撒谎但依然纵容这种行为,这便是一种溺爱了。
甚至有时家长觉得这是孩子长本事了,挺可爱的,于是用奖励不断强化这种行为。这种我们就称之为追求奖励型吧。
图片来源:摄图网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延时满足,在这里有人做过一个研究,在孩子面前摆一个棉花糖,然后告诉孩子如果现在你可以保证不吃,等一会儿回来我会给一个更大的棉花糖,然后就把孩子自己关在屋里,通过摄像头观察孩子可以坚持多长时间不吃棉花糖,最后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小时候在这个实验中可以坚持时间更长的孩子在长大后更有成就。
因为很多事情不是想得到马上就能得到的,有些东西甚至永远也争取不来,这才是自然规律,能够适应这种自然规律的孩子也就会更有成就。如果孩子通过撒谎就能迅速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么他便不再有这种等待的能力,将来做什么事情都急于求成、心浮气躁,难成大器。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讲,请记住这样一句话:概不满足便是忽视,延迟满足助力成长。
03
先入为主地与孩子进行情绪对立
除了前两个原因外,这个原因也是很常见的,很多家长常挂在嘴边的一些话就是,“这孩子真不好管;这孩子真是欠收拾;这孩子...”,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但凡经常以“这孩子如何如何”开头的家长,多半都会与孩子形成天然的情绪对立。
在长期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您一定形成了许多偏见,并坚信自己的判断,但每当与孩子打开一次新的沟通时,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把自己的大脑当成一张白纸,重新来看此时此刻眼前的这个“陌生的”孩子。
在这里我举一个咨询的案例,一位家长气冲冲的带着孩子找到老师,在大概介绍了情况之后,你依然可以从家长的表情中读出焦虑、愤怒,家长希望老师可以帮助自己一起管好这个孩子,用来寻求管教孩子的方法。
老师又和孩子简单交流了几句在学校的故事、和小朋友玩耍的故事,曾经从来没有一个成年人和孩子这样交流过,父母没有过,老师没有过,其他人更没有了。然后咨询老师让家长评价一下在刚才这段对话中的孩子,家长一开口就被咨询师打断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咨询师说:“你现在就是假设第1次见到这个孩子,之前并不认识他,但是你刚才的话明显不是在评论当下对话中的孩子,如果您坚持要这样评价,请从刚才孩子的表现中拿出确凿的证据”。
家长顿时没脾气了,因为每当让家长评价孩子现在的表现,言语中总夹杂着过去,例如:“他就在这儿老实”;还有的家长夹杂着未来,例如说:“这会儿挺好,回家之后就又如何如何了”。
很多时候都是:孩子当下本无事,家长无故自扰之。
如果把过去的偏见和未来的担忧全部叠加到现在,恐怕一分一秒也过不好。我们用这种只关注当下的思路,您对孩子的满意度就能提高到百分之八九十,剩下的那百分之一二十也许还是把个人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了。
所以很多孩子在父母面前一直很“委屈”,总感觉被否定,自然产生情绪对立,试想一下,谁愿意和一个相互反感的人讲真心话呢,这种撒谎正是表达自己反感的一种外在方式。所以这种我们称之为情绪对立型。
以上呢,我为大家介绍了孩子撒谎的三种原因,但有的家长会问啊:这些我都知道了,以后也会尽量避免,但如果某天发现孩子撒谎,当时慌乱的我该如何应对?
别着急,这里告诉大家一个三步小妙招,请查收:
第1步
明白孩子的需求,并真诚又平静地呈现出来
比如:是不是怕妈妈打你,妈妈不打你(对应原因一);是不是想吃肯德基(对应原因二);你是不是讨厌爸爸了(对应原因三)。
说出孩子的需求,是理解和接纳了孩子,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是陪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有种同舟共济的感觉。
第2步
仍然是真诚又平静地表示:妈妈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讲一讲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注意用词,不要问:“为什么要骗我呢;为什么说假话呢”,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仍然是在否定孩子,也就把它放在了你的对立面。
第3步
仍然是真诚又平静的说:以后事情是什么样子
就可以直接说,成绩不好妈妈会和你一起想办法的,想吃肯德基我们可以商量,直接说说不喜欢妈妈的什么做法...
这样一来,仍然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孩子撒谎,你还有哪些可行的小妙招吗?也来想一想,或许您是一个更有智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