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
相信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了
屋外画风突变
香肠、腊肉、咸鱼、咸鸡
开始称霸阳台了
传统腌制肉类是过年的必备菜,腌制作为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食盐的保藏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增加食品的风味。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比如苏州人爱吃的咸鱼、咸肉,在制作时就需要抹上大量的食盐,以促进风味形成和延长保质期。
传统腌制肉类虽然美味,但也会含有一些非健康因子,如高盐、脂质的过度氧化、亚硝酸盐残留量偏高等。
研究表明,过量食用腌制食品会增加高血压、癌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首先,腌制肉类中盐(钠)含量较高,若经常食用,则容易引起高血压,还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荷,增加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其次,腌制肉类含有相当数量的脂肪和胆固醇,对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并不友好。
再次,腌制食品一般均具有硝酸盐,能在一定条件下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尽管含量相对较低,但是亚硝酸盐能在机体内产生蓄积,增加致癌风险。
美食也想吃,健康也想要。那就最大限度降低腌制肉类对身体的危害吧!
自家腌制,方法有讲究
1.选择新鲜的、瘦一点的肉。不新鲜的肉中会有更多的胺类物质,肥肉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亚硝胺。
2.适当加入葱姜蒜等天然香辛料。天然香辛料含有多酚、黄酮等抗氧化成分,有研究显示,在做腌制食品的时候适当加入香辛料可减少杂环胺的生成,具有防腐的作用。
3.腌好的腊鱼腊肉最好风吹晾干,避免用高温烘烤和烟熏的方法,减少苯并芘和杂环胺等致癌物的生成。
4.腌制肉类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高温会促进亚硝胺的合成,而潮湿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
5.注意食用时间。一般情况下,腌制肉类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盐渍后的一个星期达到顶峰,两三周后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建议在腌制三周后开始食用。
购买腌制品,需“察颜观色”“嗅味辨质”
1.在选购腌制肉类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保存条件等信息。
2.腌制肉类食品会呈现自然的深棕红色,若呈现异常红色或灰暗无光泽,则可能存在加工处理不当。
3.腌制肉类容易因脂肪氧化、制作工艺或保存条件异常等,出现刺鼻味或哈喇味甚至霉味,这类腌制肉类不宜食用。
4.购买腌制肉类食品,一次不要购买太多,最好现买现吃,未食用完的最好切块封装后放置冰箱内冷冻保存。
合理烹调,正确食用更健康
1.烹调之前冲一冲、泡一泡。食用腌制肉类食物之前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多冲几次水,可以减少盐的摄入量。
2.注意烹调方式。腌制肉类食物高油高盐,建议多用蒸、煮、炖的方式烹调,如果是炖肉,最好别喝汤。
3.搭配新鲜蔬果。蔬果中的维生素C、矿物质钙、叶绿素和多酚化合物等成分能抑制亚硝胺或其他致癌物质的形成,降低致癌风险。
4.建议少吃。腌制肉类调料含量一般都较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指出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添加糖不超过50g。建议腌制肉类每周食用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的食用量不超过100克。儿童、孕妇、老年人群尽量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有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压等疾病的人更要慎重食用,因为腌制肉类含盐高且不易消化,很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来源:苏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