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寒假心理健康指南请查收!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随着1月的到来,同学们最期待的寒假已经到来了。大家在家中过着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有一些同学会遇到以下这些问题,突然放松丢掉了之前的学习习惯,打乱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导致成绩退步;长时间待在家里跟父母经常因为小事起争执;大吃大喝无节制的进食后引起肥胖以及暴食等心理健康问题……

其实在寒假期间,我们不仅要做好身体的调整,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怎么才能度过一个元气满满的假期呢,这份心理健康指南请查收~


PART.1  合理规划寒假生活

自由放松的假期是每个人的期待,在这个调整期里应充分休息,好好放松。但是没有规律的生活和无节制的玩耍,并不能使人放松,反而会令人更加疲惫。在缺少计划的时间里,也可能会因自我放纵而陷入前松后紧、手忙脚乱的困境。因此,同学们可以制订一份专属自己的“寒假生活规划表”。

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执行,给自己更多的生活掌控感。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如学习、运动、交友等,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PART.2  保持觉察 调整情绪

如果你感觉:恐慌、担心、焦虑、压抑、愤怒......别责备自己,不要认为负性情绪出现就是坏事,其实这是我们身体启动的保护机制。情绪是我们正常而自然的心理现象,要接纳情绪的变化,以积极的方式调节情绪。当发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我们不要强行束缚自己的感情,应当合理宣泄,将其尽情释放出来。可以选择听歌、运动、书写情绪日记、大哭等方式合理宣泄情绪。当然在宣泄时要注意宣泄的对象、时间、地点哦。如果一旦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没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一定要求助父母或是其他你信赖的人,必要时通过心理咨询来干预疏导。


PART.3    重构人际关系

漫长的假期难免会与父母发生冲突,你可能会感到压抑、焦躁和烦闷,或是早早就想逃离。首先,我们应当理解唠叨背后的缘由,面对父母的唠叨,大家一定要多一份理解,同时进行有效的沟通。我们要理解和包容父母在个性、认知和教养方式上的不完美,客观地看待父母给我们带来情绪的影响,多与父母沟通,与父母一起做家务,一起散步等。同时,可以约上好久不见的朋友聚一聚,聊一聊彼此的近况,亦或去见见以前的老师,或者试着去结交新朋友,更好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PART.4 作息规律 适当锻炼

规律的作息和适量的运动既能提高身体抵抗力,也能让精神状态阳光向上。放假伊始,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放松几天睡个好觉,然后慢慢恢复健康的生活规律。通过早睡早起不熬夜的作息、每天坚持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还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拥有好的身体。


PART.5  积极求助 寻找支持

寒假期间,如果同学们感到自己的情绪很不稳定,难以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并出现了一些头痛、失眠等状况,如果已经影响了自己的假期生活,也请同学们积极寻求家长、朋友以及心理咨询师的支持与帮助!


来源:知心大师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