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过身边人这样的抱怨:“昨晚没休息好,做了一夜的梦”“每天都做梦,睡醒后感觉更累了”……
人们常把做梦和睡眠质量关联起来,但“一夜无梦”就代表睡得更香吗?
经常做梦是没睡好吗?
事实上,几乎每个人每天睡着之后,都会做梦。一般认为,梦是正常健康睡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记忆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人为什么会做梦?
根据脑电波状态,人的睡眠周期大致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 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 期)。
睡眠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轻睡眠,肌肉活性降低,偶尔有肌肉抽搐;
第二阶段:呼吸、心率减慢,体温轻度下降;
第三阶段:深度睡眠开始,大脑产生较慢的 δ 脑电波;
第四阶段:深呼吸,呼吸节律稳定,肌肉活性受限,脑电波以 δ 波为主;
最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脑电波加速,进入梦境,肌肉松弛,心率增快,呼吸浅而急促。
2
什么影响了我们对梦境的记忆?
· 睡眠状态:夜间容易醒来的人,通常是在做梦的过程中苏醒的,对梦境的记忆更清晰。
· 性别因素:女性往往对梦的内容更感兴趣,潜意识中乐于记忆它们。
· 年龄影响:人们对梦的回忆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该系统自出生后持续发育到成年早期,之后放缓,因此在童年晚期和青春期早期会记得更多梦的内容。
· 性格特征:美国爱荷华大学调查发现,想象力丰富的人更有可能做生动的梦,并在醒来时记住。因为思维“活跃”者在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之间的切换障碍更少,更易记住梦。
常做噩梦可能提示身体问题
1
心脏病
2
低血糖
3
睡眠呼吸暂停
4
精神压力大
5
缺少睡眠
5 个习惯改善失眠多梦
1
临睡前不吃东西
2
卧床时间不要太长
3
增加体力活动
4
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5
学会释放压力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