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没去什么地方,嗓子开始干痒、流鼻涕、发烧,一测发现自己阳了。”近期,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抗原检测结果。
8月8日,中疾控发布的7月全国疫情情况显示,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27周(7月1日-7月7日)的8.9%持续上升至第30周(7月22日-7月28日)的18.7%,主要流行株为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
新冠病毒为何今年夏季出现高峰?此次疫情有何特征?应该如何防治?
新冠并不“怕”热,
此次高峰由多种因素促成
8月1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医院感染办公室主任梁科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气温或紫外线强度对新冠病毒的传播影响是有限的。“新冠症状与流感相似,不少人会将两者建立联系。实际上它不像流感那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期,而是呈现出阶段性流行。”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的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冠肺炎传播速率的影响》表明①,环境温度升高与新冠病毒传播速率降低存在显著关联,但两者关系存在一定滞后效应,且不起决定性作用。公众应更加注重增加社交距离、佩戴口罩等主动防控措施的落实。梁科认为,7月份正值我国暑假期间,学生放假、家庭出游活动增多,国内及国际旅行需求旺盛。人口流动性大幅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更为频繁,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机会。
致病力较此前变化不大,
但重点人群仍需做好防范
疾控中心数据显示,7月1日-7月31日JN.1及其亚分支(包括JN.1.7、KP.2、KP.3、JN.1.18、LB.1及其亚分支以及JN.1其他进化分支)占比分别为60.6%、58.3%、55.2%、56.1%,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38.8%、40.4%、43.6%、43.4%。其中,XDV及其亚分支占比较6月有所升高。现有研究结果显示,与JN.1变异株相比,XDV变异株的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未发生明显改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工作组成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程真顺介绍,新冠病毒感染通常为自限性疾病,年轻、身体健康且症状较轻的个体可以暂时观察对症处理。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新冠病毒会让一些患有基础病患者的已有病情恶化。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此次死亡病例均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因此,对于儿童、有基础病的老人等高风险人群仍应引起重视。如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疑似肺炎等症状时,建议遵循医嘱,权衡利弊后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积极进行治疗。”程真顺说。
鉴于病毒持续变异,加之个体免疫力随时间自然下降,遵循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问答》②,适时补种疫苗对未接种者或接种时间较长者尤为重要。新冠病毒正趋向于与人类长期共存,定期接种疫苗以维持免疫水平,对于老年人、儿童及高危人群而言,尤为关键。
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咽痛,特别是伴有发热时,应警惕可能的新冠感染。若周围多人出现相似症状,更需提高警觉。在家中进行初步自我检测后,若症状严重,如持续高热,应及时就医,进行核酸检测。
从预防角度来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高风险群体,如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和孕妇,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区域。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通风,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