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腿脚是“健康报警器”!天气变冷,腿脚出现这些变化或是疾病信号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腿脚也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可以被称之为“健康报警器”。特别是天气变冷后,有些人的腿脚会出现冰凉或肿胀酸痛的情况。这时千万别大意,这些细微变化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



天气变冷,

腿脚出现这些变化是疾病信号!

1. 腿脚发凉走不动——警惕血糖超标

北京中医医院疮疡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朱艳萍2024年11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每年随着天气转凉,不少人会出现腿(尤其是小腿)或脚发凉、怕冷、麻木,走不动路,行走一定距离后双小腿或双足无力、酸胀或疼痛,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为多见。上述这些症状提示糖尿病朋友们可能出现了糖尿病周围血管或周围神经并发症的征兆,继续发展可能导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足病。

2. 双脚冰凉捂不热——警惕甲减信号

进入秋冬后,有些人的双脚突然出现冰凉的情况,不管怎么捂,都热乎不起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别以为是天气原因导致,这可能是甲减信号。

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主任医师张明珠2022年CCTV生活圈刊文指出,脚总是感觉冰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是调节新陈代谢的主力干将,其分泌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出现异常,身体产生热量的能力大受影响,致使手脚冰凉。还有可能是血液循环不好,动脉闭塞、糖尿病都可能引起脚部冰凉。

3. 突然单侧腿肿痛——警惕血栓信号

如果冬季发现自己的腿脚突然又肿又痛,千万别大意,可能是血栓信号

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负责人孟路阳2020年在杭州卫健委微信公号刊文指出,冬季室内空调或暖气开启时间延长,由于干燥、失水等原因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同时,天气一冷,不少人都不想动弹。长时间窝在沙发上、床上,血管缺少小腿部肌肉的挤压,会导致局部血流速度减慢。如果突发单侧下肢肿痛,一定要及时排查下肢静脉血栓。

4. 膝关节疼痛僵硬——警惕“老寒腿”

天气一冷,膝关节就隐隐作痛,甚至有些人会出现关节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这种情况被俗称为“老寒腿”。

广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黄闰月2023年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指出,当气温降低时,膝关节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缓,导致膝关节部位的营养供应减少,进而引发膝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

要注意,“老寒腿”也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如果不注意保暖,也可能会受到“老寒腿”的困扰,而且是更为严重的风湿病

5. 脚跟干裂脱皮——警惕足癣信号

冬天有些人的脚跟出现脱皮、干裂,甚至出血,走路时会感到疼痛,以为是空气干燥造成皮肤表面的水分流失。其实,脚跟脱皮、干裂的原因是真菌感染导致足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脚气

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皮肤科执业医师刘汀2024年在健康报微信公号刊文指出,足癣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是可以治愈的。面积较小、症状较轻的足癣患者可外用抗真菌药物。面积大、症状重,同时伴有多个趾甲甲癣的患者可根据身体状况和基础病情况,适当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



冬季养护腿脚,做好这些事

1. 吃点抗寒食物

武汉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范恒2021年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指出,冬季天寒,可多吃一些辛温发散的食物,比如牛羊肉、韭菜、胡萝卜等,对于改善手足寒冷有帮助。适当喝生姜红枣汤,健脾温胃、补血养颜还能祛风寒。

2. 及时补充水分
冬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水,因此要注意补水,每天需要饮用1500~2000毫升水,也要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3. 睡前温水泡脚
树枯根先衰,防寒先暖脚。每天睡前泡脚是缓解手脚冰凉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有助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加快气血运行,驱散寒意。泡脚时,水温以40℃左右为宜,浸泡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另外,有基础血管疾病的人、糖尿病患者、儿童不适合泡脚,容易引发健康风险。
4. 坚持适当运动
经常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热量,缓解怕冷症状。冬季可以选择暖和的天气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
此外,避免久坐、久站,工作、学习间隙要有意识地“动起来”,每隔1小时就走一走,促进血液回流。
5. 做好防寒保暖
防寒是保护关节、预防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重要措施。护好头部、颈部、后背、双脚、肚脐、膝关节等部位,整个人就会暖和很多。别为了好看坚持“美丽冻人”,戴帽子、穿高领、穿高腰裤、秋裤都是好方法。
6. 穿宽松的鞋袜

平时别穿太紧绷的衣服、鞋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来源:健康时报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