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身体质量指数(BMI)被视为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在不少人的观念中,肥胖人群更易患病,而“瘦子们”则大多身体健康、寿命较长,在饮食运动方面可以“放松”一点。但是你知道吗?无论BMI如何,一个人的走路速度与其寿命都是明显挂钩的!2019年,一篇发表在美国《梅奥诊所学报》的研究发现,走路快的人比走得慢的人,平均多活15-20年。
在该研究中,英国莱斯特大学对47.5万人的步行速度和体质指数进行了长达7年的监测和研究,并通过分析数据模型来估算被观察对象的寿命预期。结果显示,不管体质指数如何,走路快的人,寿命也更长:
◎女性:走路慢的预计平均寿命为72.4岁,走路快的预计平均寿命为86.7-87.8岁;
◎男性:走路慢的预计平均寿命为64.8岁,走路快的预计平均寿命为85.2-86.8岁。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相比走路慢的人,走路快的人平均寿命多15-20年。研究人员还发现,体重过轻的人走路速度较慢,患心脏相关疾病的风险更高。因此,即便是身体质量指数正常的瘦子,也不能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放松警惕;若是出现走路较慢的情况,健康可能也不大理想。
一方面,与低强度的慢步走相比,快步走的强度更高,符合有效运动的基本要求。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帮助脂肪“燃烧”,而且对于血液循环、心肺功能等的促进提高作用更加明显,能降低肥胖症、三高等多种疾病的风险,更容易健康长寿。
另一方面,走路需要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完美配合,还需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参与。人在走路时,身体会自动调节步伐,让步速与自身功能相适应。如果走路速度过慢,可能是身体系统受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如果走路速度快,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系统的功能较为健全。因此,走路速度能比较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对预测寿命长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心率要达到最大值的60%以上,或者每分钟100步以上,才算是“走路快”。主观感受是心率明显加快,身体微微出汗,呼吸略微有点喘,但还能流畅说话。虽然走路速度与寿命长短相关,但影响步速的原因众多,包括年龄、疾病、锻炼等,刻意提高步速并不能延长寿命。尤其是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膝关节疾病的人群,盲目快走反而会加重病情;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合适的走路姿势,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内容来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图片来源:已获版权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