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医生说“术前空腹”是真的在救命!看完赶紧转给家人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在临床上医生确实会经常碰到患者“打太极、极限拉扯”的情况:

医生再三嘱咐不能吃饭后,患者偷偷炫一碗面条,问起来就是“我吃的是面,不是饭。”

医生再三嘱咐不能喝水后,患者一碗鸡汤、一杯牛奶吨吨下肚,问起来就是“我没有喝水,喝的是汤/奶。”

你以为他们是真拎不清饭和面的关系?并不,只不过是总觉得在空腹这件事上跟医生还有周旋的余地,再者就是,认为填饱肚子了才有力气上“战场”。
面对被发现后一脸无辜和茫然的患者,医生们只能摇头扶额叹息,无奈推迟手术。

为什么医生不让患者吃喝?

医生不是没事找事,也不是单纯要锻炼患者挨饿的意志力,而是真的在救你命。
拿全麻手术来说,镇静和麻醉会减少或消除保护性咳嗽反射,而术前常规禁食的目的是降低胃内容物的误吸风险。
胃里面的东西反流出来被吸到气管、肺里,可能会导致呼吸道阻塞、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血症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当误吸量比较大、误吸酸性物质或颗粒物时,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多项回顾性分析显示,急诊手术(患者大多是饱胃状态)、术前禁食时间过短、有胃排空延迟病史,都是导致手术误吸风险增加的术前因素,急诊手术误吸的发生率是择期手术的 4 倍之多。
为了避免没有必要的意外发生,医生护士才会不厌其烦地跟患者嘱咐:术前请按要求禁食禁饮。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疾病,比如胃肠道穿孔、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肠梗阻之类涉及到消化系统的疾病,一般入院后医生就会进行饮食限制,治疗后也会再次强调遵医嘱进行过渡饮食,先开始清流质/流质饮食,随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循序渐进过渡到正常饮食。
医生要求禁食禁饮,目的不是单纯想让你饿着,而是出于控制病情、帮助恢复、减少复发/意外的目的。要相信,医生更希望你能更快康复出院,所以大家还是遵医嘱吧……

医生还能做些什么?

一方面,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明确交代好细节,充分告知禁食禁饮的理由,如果偷吃会造成哪些后果等。
另一方面,建议医护人员及时更新知识储备,避免长时间、非必要的禁食禁饮。
综合国内外现有的指南,术前禁食禁饮的一般推荐如下:
*通用禁食指南一般适用于疾病不会影响胃排空或误吸风险的患者,临产的妊娠患者、有糖尿病或胃食管反流病等特殊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常规禁食时间。

成人:

高脂肪食物、肉类:建议术前禁食 8 小时;

清淡饮食:建议术前禁食 6 小时;

清流质(水、无果肉的果汁、不含奶/奶油的咖啡或茶等):建议术前禁食 2 小时。


婴幼儿(6 月龄以上):

母乳:建议术前禁食 4 小时;

配方奶或牛奶:建议术前禁食 6 小时;

固体食物(包括零食):建议术前禁食 6 小时。

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三个数字:2(清流质)、6(清淡简餐)、8(高脂餐食)。
回归现实,有不少医院仍在沿用传统的术前禁食方法,有研究显示,我国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时间为 12.11 ~ 16.90 h,禁饮时间为 11.88 ~ 16.50 h,患者的禁食时间普遍比指南推荐的时间要长得多。
比如隔天 10 点钟手术,前一天 8 点钟就要求患者不要吃东西,禁食时间超过 14 个小时,如果出现手术延迟,或者患者过度遵医嘱、自主延长禁食时间的情况,那患者真是要饿到口干舌燥、前胸贴后背了。
所以有时候患者不是不想听医生的,而是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是真的饿啊!
一方面,长时间术前禁食没有必要,6~8 小时足以完成胃排空,另一方面,过度禁食禁饮还可能导致代谢应激、术后胰岛素抵抗,不利于术后康复。

所以,建议各大医院及时更新术前禁食禁饮方法,医护人员多多完善知识储备,避免患者没必要的长期禁食。

另外再次提醒:如果手术前吃了东西或喝了水,请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千万千万不要刻意隐瞒!


来源:科普中国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