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除了寒冷、吃的比夏天多,还伴随着情绪不高,无缘无故的emo,面对事情一拖再拖,干啥都没动力。不少人笑着调侃自己“好像得了什么大病”。这是不是你冬天的状态,又是怎么一回事儿?这是季节转变带来的情绪变化,反映到身体上就是乏力、萎靡不振、郁闷。针对季节变化和精神心理问题已经有了很多研究,部分抑郁症发病多起于秋冬季,缓解于春季,这种伴随着季节变化的抑郁被称为季节性抑郁或者冬季抑郁。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冬天间歇性失落状态是达不到抑郁症标准的。
1、光照时间短
光照时间变短,身体维生素D减少,可能带来季节性情绪紊乱和认知功能下降。同时光照时间和维生素D减少还会造成5-羟色胺水平降低,5-羟色胺是神经生物学对抑郁研究中一种比较广泛认可的与抑郁有关的神经递质。抗抑郁治疗通常就是想办法增加5-羟色胺的水平。
2、褪黑素失衡
季节变化会造成人体褪黑激素水平失衡,从而打乱生物节律,影响睡眠质量,从而诱发一系列的情绪问题。
3、其他
流行性感冒往往出现体力不支,无精打采,也会影响到情绪。天气变冷,社交活动被迫停止,运动受限,也会造成情绪低落。
1、强健体魄,适当运动,增加新陈代谢,预防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2、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肠道压力,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3、最重要的是有阳光,出门多晒晒太阳。
内容来源:子宫科普
图片来源:已获版权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