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氧气如何送达人体各处的?血管是怎么一点点堵住的?为何呼吸系统总受病菌侵犯……
有时,医学保健知识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抽象难记的。
生命时报开设“漫绘科普”栏目,以形象的绘画,让这些知识“活”起来,让你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憋回去的尿上哪儿了
重要会议时、游戏的紧要关头、找不到厕所的大街上......对于有些人来说,憋尿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尽管“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但长期憋尿真的会让身体憋出伤。泌尿系统由一对肾脏、两条输尿管、一个膀胱和一条尿道组成。尿液则是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排到膀胱内暂时储存。当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下方的“水龙头”——尿道括约肌就会打开,最终经由尿道排出。对成人来说,尿量达到200~300毫升时,膀胱壁上的“压力传感器”会感应到膀胱充盈,进而产生尿意,并将这一消息告诉大脑。《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带你看憋尿伤身的全过程。收到指令后,尿道括约肌像橡皮筋一样立刻收缩,收紧“闸门”。膀胱像气球一样开始膨胀,给尿液提供更多储存空间。
膀胱请求:我实在顶不住了
尿量不断增加,膀胱壁被撑得越来越薄,下方的“闸门”也岌岌可危。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纷纷举起了“白旗”,再次向大脑请求“开闸放水”。当尿量达到400~500毫升以上,人就会有明显不适。当尿量达到800毫升,要么会“一泻千里”,要么尿道括约肌痉挛,逼尿肌过度扩张,想尿也尿不出来。
尿液开始兴风作浪
坚守中的膀胱无暇顾及其他,其中的细菌不断繁殖,数量成倍增长。膀胱下面的阀门紧闭,上面却有机可乘。“水满则溢”的尿液顺着膀胱上方的输尿管回流,细菌趁机攻占了输尿管和肾脏。尽管大脑最终还是发出了“开闸”指令,但排尿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畅快。膀胱中的尿液长期超过400毫升,就属于长期憋尿,以下身体问题都是“憋”出来的。
尿频、尿失禁
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肌肉变得松弛无力,尿液无法排净,可能现尿频、尿不净,甚至尿失禁、尿潴留等问题。
尿路感染
长时间憋尿使膀胱处于高压状态,膀胱壁血管受压,黏膜变薄,保护层受损。加之阀门失灵,致病菌可能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膀胱、肾脏,引起感染。
尿路结石
大量尿液贮存在膀胱时,机体会对其进行浓缩,导致尿液中的钙和盐浓度增加,形成尿路结石的风险也随之提高。
医生建议,正常成人白天排尿次数在8次以下,若未过度补充水分,却有尿频、尿急等情况,就需要尽快就医。如果预计短时间内无法及时上厕所,例如开会、考试、看电影等情况,事先就要少喝些水,并提前去厕所。如果不得不憋尿,要在第一次释放后多喝点水,增加小便次数,以冲刷膀胱、尿道壁,防止尿路感染。
内容来源:生命时报
图片来源:已获版权摄图网